好文章、好讲稿、好党课、好课件征集邮箱:286379108@qq.com
调查研究不妨多问问“差生”
◇威远县委组织部 曾媛
前不久,笔者去村(社区)做基层党建的调研,所到之处,有镇上推荐的情况好一些的村(社区),也有未推荐情况不是那么好的村(社区)。这次调研之行,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做好调查研究,一定要到现场去看,而且要到困难最多、问题最多的“差生”那里去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最基础的工作,目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亦是其中的重点内容。调查研究可以深入基层挖掘最典型、可供推广的先进经验做法,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去开展工作困难、基础不好、问题最多的地方,多问问这些“差生”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会“差”?如何来突破向“优等生”看齐?重点是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有不少领导干部调研时喜欢“挑肥拣瘦”,喜欢去那些发展好、成绩好、有特色、有亮点的“优等生”那里。而那些相对偏远、问题较多的“差生”那里则是避之唯恐不及。“木桶效应”提醒我们,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调研总是偏爱“优等生”,而不考虑“差生”,不解决“差生”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地方的整体发展。
“差生”所在的地方一般路程远、交通不便利、各种项目资金较少进入、没有特色、没有亮点,这些地方对于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大多也比“优等生”慢半拍,问题严峻、矛盾较为突出,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没什么看的”。殊不知,这“没什么看的”是可看的最多的地方。多去实地看看,随机多走几户人家,听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听听老百姓对干部、对村上发展的评价,听听他们对未来的打算和期盼,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循着百姓的期盼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调研的初衷所在。
检验调查研究的根本标准是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调查研究不是一场身心放松的旅行,更不是一场“走马观花”的看看,而是一场出谋划策的考验,能否把“差生”变“优等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绞尽脑汁地求实效。要通过抽丝剥茧式分析,“解剖麻雀”式的挖掘,抓住问题的本质,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逐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领导干部在调研时,不妨把脚步踩得实一些,不妨多问问“差生”,到那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多听原汁原味的民声,让“差生”变好,木桶才能装更多的水,才能让群众更暖心、发展更有劲。